对于农民来说,对付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主要是使用农药。可是,这作物上的病虫害,地里的杂草的就是打不净,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打药少,效果好的问题呢?
很多人都不在乎配药时的水,什么雨水,泥水,浑浊的水等都用,这是不行的。
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,硬水含钙和镁较多,如某些地方的井水,泉水,海水等含有较多的钙镁等无机盐类,它们会跟农药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钙镁等沉淀,降低药效,还有可能产生药害。
所以,配制农药时所用的水最好是软水,如一般的河水,湖水,江水等含钙镁等物质较少,不会破坏农药的性能和降低药效。
农药有很多剂型,如可湿性粉剂,水分散粒剂,悬浮剂,微乳剂,水乳剂,乳油等。
药物的悬浮性,稳定性,湿润性,展着性越好,其防治效果越好。
如粉剂容易漂移,污染大;可湿性粉剂悬浮性好,湿润性好,扩展度高,是常用剂型。乳油,浓乳剂,微乳剂分散度高,是喷雾常用的剂型。
胶悬剂比可湿性粉剂分散更高,其悬浮性明显高于可湿性粉剂,防效也比可湿性粉剂好。
水剂可直接兑水使用,但不耐储藏,移水解失效,湿润性差,残效期短。油剂挥发性低,黏度低,对人畜安全。烟雾剂主要用于密闭场所,如大棚,温室,仓库等处。
一般来说,可湿性粉剂,乳油,悬浮剂等,主要是喷和灌为主,颗粒剂乙撒施或深层施药为主,粉剂可喷可撒,触杀性药剂以喷雾为主等。因此我们要尽量选择这样的农药使用。
喷雾的雾滴越小越细,药液在植物表面越均匀。但是细小的雾滴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容易漂移,影响防治效果。
而物滴太大易于沉降,但分布不均匀,所以我们要选择雾滴大小适中的喷头。
如害虫有卵期,蛹期,幼虫期,成虫期等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,各阶段对农药的敏感度不同。
卵期和蛹期不活动,又有外壳保护,许多杀虫剂不起作用。而幼虫期它们活动比较旺盛,很容易接触药物而被杀灭。
其中幼龄幼虫对药物敏感,容易防治,老龄幼虫抗药性增强,就差一点,因此选择初孵期用药就会事半功倍,也就是打一遍顶二遍,甚至三遍四遍。
病害的侵入部位和扩展方式不同,防治方法也不一样。土传病害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才奏效,喷雾很难解决。
种子带菌传播的病害,常用种子处理的方法。如果植株上侵染的病害,大多采用喷雾,喷粉的方法防治。
同一种病菌,在其休眠孢子期抗药力强,孢子萌发时抗药力减弱,用药防治效果显著。
又如杂草,有单子叶有双子叶之分,单子叶叶片竖立,叶面积小,双子叶叶片平展,叶面积大等。而除草剂也就是利用了杂草的不同态来制作的,所以我们得要注意合理选择。
合理混用,根据害虫体表的结构选择杀虫剂,如侵蚀性,传透性,内吸性,触杀性等。
然后再就是根据气象条件的影响选药剂,大多数的农药适药温度为20-30℃,温度过低不利于药效的发挥,过高则促使药剂分解,残效期短。
对挥发性强的农药则不宜在高温下使用,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。如夏季多雨的季节,要选择内吸性的,速效性的,加入适量的黏着剂和辅助增效剂等,可提高防效。
总之,要想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,达到打一遍顶二遍的效果:
一要掌握有害物的特性;
二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施药方法的科学性;
三要选择最佳防治时期,适时用药,
四要掌握好用药量,防止药害和抗药力的提高;
五要注意合理混用农药,提高药效;
六要注意轮换用药,减少抗药性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