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二化螟属于鳞翅目,螟蛾科,是我国主要害虫之一。同时也危害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等作物。
水稻二化螟的卵主要产在叶色浓绿,茎秆高大、粗壮的植株基部。成虫为夜出行,多在下午或者傍晚羽化,当晚或者第二天晚上交尾产卵。
成虫白天潜伏在稻丛及杂草丛中,夜间活动。成虫趋光性强,普通照明灯下即可诱杀大量成虫,其中雌虫多于雄虫。
幼虫三龄前不移动,主要集中在叶鞘间为害叶鞘,形成褐色条斑即“苦梢”,二龄开始蛀茎,三龄开始转株为害。
分蘖期受害造成枯梢和枯心苗;孕穗期、抽穗期受害,造成枯孕穗和白穗;灌浆期、乳熟期受害,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,秕粒增加,遇大风植株易折断。
(1)通过栽培避螟虫的方式减小二化螟的影响。
通过改变分散更换茬口的方式,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情况下,延迟栽种时间,通过调整栽培时间错开二化螟产卵的高峰时期。
在大量种植时,需要增加不同品种的间距,避免混栽,减少其他植物受到影响,错开稻苗生长期与螟虫生长期。
(2)及时清除发现的虫蛹。
采收后需要将剩余的稻杆割断,冬季要经常翻晒土地,从而消灭害虫。及时清理田间的秸秆和杂草,从而破坏害虫越冬的舒适环境。
及时灌水灭虫蛹,减少虫源数量,在冬季需要重视闲田深耕灌水工作,并结合堆肥、沤肥等方式来清除害虫。
(3)做好水稻的施肥管理。
做到合理种植、科学施肥、精准追肥,适时适量使用有机肥,从而促进水稻生长,在发现虫株之后需要立即拔除并集中烧毁。
同时,我们需要加强农田灌溉管理,在虫蛹还未孵化前进行灌田,并在虫蛹孵化尚未羽化前进行深灌,能有效消灭虫蛹和幼虫。
掌握好用药时期是化学防治二化螟效果好坏的关键,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,掌握好二化螟化蛹、羽化、卵孵化盛期,一般施药时间掌握在7月10日-7月24日之间。
在利用药物防治二化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、高效、低毒以及低残留的药物。
同时根据水稻的发育和病虫害程度合理选择药物品种和用药剂量,交替使用化学药物。切记不能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,遵循二化螟三代防治原则,从而增强二化螟的防治效果。
常用的化学药剂有50%杀螟松乳油、20%三唑磷乳油、25%杀虫双、80%杀虫单粉剂、5.7%甲维盐、90%晶体敌百虫、20%阿维·三唑磷等等。
或者用 5%杀虫双颗粒剂1~1.5Kg拌细土20千克撒施或者5%丙硫克百威2千克撒施。